校史资讯

陈芳允:北斗“追星”人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次数:10


图片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浙江台州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大建校初期兼任教授。



01


陈芳允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工作,1945年赴英国留学进修,三年后学成归国。1965年1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制定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测控方案。

图片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三排右二为陈芳允)
此外,陈芳允还参与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当别人祝贺他时,他却说:“我只不过为中国的原子弹做了一件小小的工作。




02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GPS(全球定位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并长期占据垄断地位。陈芳允深知拥有独立自主的导航系统对于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维护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陈芳允开始致力于研制我国自己的“GPS”。他提出了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并成功进行了演示试验。该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这一创新性的成果为后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图片

1989年,双星定位演示成功后在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合影(二排左三为陈芳允)
2000年10月,随着两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20年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冲上云霄。至此,中国已经发射并组网了55颗北斗卫星,建成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如今,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环保等各领域,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凝聚着陈芳允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


图片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