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讯

马大猷: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

发布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10
图片



马大猷(1915年3月1日-2012年7月17日),广东汕头潮阳人,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享誉世界的声学泰斗。中国科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副主任、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中国声学赴美留学第一人

马大猷1915年3月生于北京,正值日本对我国虎视眈眈之时局,他从小便树立起“科学救国”的信念。1930年,家境贫寒的马大猷在北平潮州同乡会的资助下完成中学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马大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聪颖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电声学专业,成为中国建筑声学研究赴美留学第一人。

1937年底,马大猷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声学课程,师从国际声学权威努特森教授。1938年因导师出国,马大猷转入哈佛大学物理系,师从亨特教授。1939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0年,年仅25岁的马大猷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在哈佛大学三百年的历史中,本科毕业生仅用两年时间就连续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图片

马大猷获得博士学位时留影


/



   改造人民大会堂声学设计

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建设十大建筑,其中核心建筑之一就是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是供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和文艺演出之用的万人大礼堂,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在大会堂巨大的弧形空间里,声音经过墙壁和空间反射,会造成巨大回声,如何保证开会时传音清晰、演出时音质保真,是个没有先例可资参考的难题。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派马大猷担任音质总设计师,与建筑总设计师梁思成一起共同完成这一艰巨而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而留给马大猷解决回声问题的时间只有短短七八个月。

图片

周恩来、孟昭英、梁思成、马大猷(左起)在讨论问题

经过反复的模拟实验,马大猷先设计了一套分散式声源。在台下每两个座位前设置一个扬声器,确保听台上讲话就如同声音从面前传来一样清晰。考虑到音效保真度,马大猷又设计了一个半分散式声源。大会堂主席台32米宽,左右两个声道中间再加一个声道,传播时间控制在1/20秒内,声音听起来就是连续的,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听众也不会受回声干扰。

1959年10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自各国的嘉宾欢聚在人民大会堂。当华灯齐放、优美的乐声响遍整个大厅时,这座恢弘壮丽的建筑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