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讯

吴有训:“实开我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次数:10
图片


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大筹备委员会委员,建校初期在无线电电子学系讲授普通物理课程。
/


1897年4月26日,吴有训出生于宜春市高安石溪村,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今南京大学),1921年考取公费留美生,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两年后师从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进行X射线散射的实验研究。

1923年,康普顿刚刚提出康普顿效应,他的论文中只涉及了石墨这一种散射物质,尽管已经获得了明确的资料,但终究还是只限于某一种特殊条件,难以令众人信服。

图片

1921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师生合影


为了证明康普顿效应的普遍适用性,吴有训在康普顿教授的指导下,做了7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并于1925年发表论文,有利地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之后,吴有训陆续使用多达15种不同的样品材料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都证实了康普顿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形成了对此理论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康普顿则在1927年因为这项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5年,在美国物理学会第135届会议上,吴有训的论文被排在第一位。1926年,在美国物理学会第140届会议上,他一人就宣读了3篇论文。一时间,吴有训在物理界声名鹊起。当时很少有中国人能在美国物理学界受到如此推崇。
图片

1988年发行的纪念邮票《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一套4枚,其中的吴有训纪念邮票以其散射图作为背景

后来有人谈论说:如果没有吴有训,就没有康普顿效应的成功。听到这样的言论,吴有训总是笑着缅腆地说道:我只是康普顿教授的学生而已。尽管名声斐然,但他一直保持谦逊,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

/


1926年秋,吴有训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谢绝恩师康普顿的恳切挽留,放弃美国高薪厚遇,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将自己多年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开启了学术独立、自强报国的奋斗历程。

1929年,吴有训在清华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1936年,由于在物理学上的突出贡献,吴有训任中国物理学会会长,并被德国哈莱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图片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在科学馆前合影。二排左起为周培源、赵忠尧、叶企孙、任之恭、吴有训






吴有训开创了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曾称赞他的工作“实开我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