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大博物馆陈列有学校第二任校长严济慈先生孙女严慧英女士所捐赠的两张民国时期的旧收据,收款方为中国长城铅笔厂。这个铅笔厂与科学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人物】
▼
这两张收据涉及的人物有严慕光、赵忠尧、张大煜、刘云浦、施汝为,均为我国近现代知名学者。其中,严慕光、赵忠尧、施汝为三人有同门之谊,曾先后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科,之后皆以物理学研究闻名于世;1958年,又在中国科大的创办中通力合作。严慕光,即严济慈,字慕光,曾任中国科大筹委会委员、第二任校长;赵忠尧曾任中国科大原子核物理与原子核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施汝为曾任中国科大技术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缘起】
▼
铅笔并非尖端技术,但当时却必须依赖进口。据1932年中华民国海关贸易报告,全国进口铅笔所耗资金达150万元,这引起了一群归国留学生的关注。此时,回国不久的赵忠尧“怀着工业救国的良好愿望,想结合出国数年积累的经验,在国内仅有的少数企业中寻觅伙伴,探索技术,创办小型的国产工业”,希望通过振兴民族工业来报效国家。
1936年,赵忠尧与同事张大煜、刘云浦、施汝为等一拍即合,拿出各自的积蓄,并在友人中集资创建中国人自己的铅笔制造厂。严济慈作为赵忠尧和施汝为的学长,素有提携后学之风,得知他们投身“工业救国”,自不甘人后,先后出资500元,鼎力支持铅笔厂的创办。这就是两张旧收据的来源。
【建厂】
▼
铅笔厂筹办之初,他们从德国进口了制芯机这一关键设备,然后亲自动手开始试制铅笔。教化学的张大煜负责试制笔芯,教物理的赵忠尧亲自和技工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笔杆及其成品试制……靠着一腔爱国热情,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拿出了满意的铅笔小样,准备在北平开始正式生产。
此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已无法建厂,于是建在上海,并将厂名定为“长城铅笔厂”。意寓抵御外敌入侵,希望以民族品牌来抵制洋货对国内市场的占领。“长城”牌铅笔问世以后在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
1956年1月,长城铅笔厂并入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今天,这个曾由科学家创办的“长城”牌铅笔已成长为中国著名品牌商品,享誉全球。博物馆里的这两张旧收据也成为那个时代科学家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