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大校史馆中,有一份法文文件特别引人注目。它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蕾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亲笔签署的法国巴黎大学博士毕业证书。由中国科大创建者之一、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的家属捐赠给中国科大永久珍藏。
伊蕾娜·约里奥-居里是玛丽·居里(Marie Curie)的女儿,被世人称为“小居里夫人”,她是杨承宗在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时的博士生导师。这份毕业证书不仅见证了杨承宗在法国的留学岁月,也承载了他科技报国的深沉理想。
杨承宗的博士学位证书
01
笃志求知,探索前行
杨承宗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到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师从副所长郑大章。郑大章是将放射化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居里夫人的亲传弟子。为在国内寻找铀矿,他们测量了全国各地著名温泉水中氢的浓度,还在国内最早自制了原始的探测仪器——荧光屏,用来做α粒子放射实验。杨承宗独立制作了盖革计数器,并在国内首次测量铀的同位素分子比例,还在实验中发现了β射线的散射现象。
1946年,杨承宗参加中法庚款化学考试,成绩优异,由严济慈推荐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学习。
杨承宗在居里实验室门前
02
“为了中国的放射化学!”
1947年,杨承宗到法国巴黎居里实验室后,受到了同样来自北平研究院、已在居里实验室学习工作多年且颇有建树的钱三强的欢迎。当时居里夫人已去世,居里实验室由她的女儿女婿负责。杨承宗边学习法文,边跟着小居里夫人进修自然放射性元素化学,并在公共实验室从事一些研究工作。
1950年,杨承宗得知新中国成立、中国科学院及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他写信给已回国的钱三强,表示要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回国工作。由于当时条件还不成熟,钱三强在回信中表示欢迎,但让他从长计议,先在法国做好准备。
打消了立即回国的念头,杨承宗在巴黎大学理学院正式注册为博士生,开始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化学元素周期表中ⅢB~ⅥB各副族元素。1951年,他完成了题为《用离子交换法取得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在庆贺会上,小居里夫人热情致词:“为了中国的放射化学!”
小居里夫人在庆贺会上与杨承宗碰杯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之后,杨承宗开始为回国做准备。要在中国开发原子能,首先需要找到铀矿;而判断矿藏中是否含铀,就需要标准的镭源作对比。以前郑大章曾向居里实验室购买过2毫克含镭的碳酸钡标准源,但在日寇入侵后不知所踪。杨承宗通过一位俄裔同事,从居里实验室免费得到了当年由居里夫人亲手制作的10克镭标准源。当小居里夫人问他为何要这么多时,杨承宗称,中国面积大,这些镭源给各省都分一些,也就不多了。小居里夫人笑着同意了。
得到镭源之后,杨承宗去看望约里奥·居里先生。约里奥·居里跟他说了一番重要的话:“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有自己的原子弹。”他还对杨承宗说:“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钱呀、你呀、钱的夫人呀、汪呀。”(这里提到的“钱呀”“钱的夫人呀”是指钱三强、何泽慧夫妇,“汪呀”是指同样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家汪德昭。)
1951年秋,杨承宗携带着此前受钱三强之托购买的3000美元的科研器材踏上了归国之路。归国后,杨承宗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将约里奥·居里先生的话告诉了钱三强,请他转告毛主席。钱三强让杨承宗保密,别跟任何人说,然后通过中科院党组负责人向上转告了约里奥·居里先生的话。直到1985年,原子能研究所(前身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李毅为撰写所史找到早已随中国科大南迁到合肥的杨承宗,杨承宗才将这段往事说出来。这时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经二十多年了。
杨承宗和少年班的学生在一起
杨承宗(1911年9月5日~2011年5月27日),江苏吴江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大建校元勋之一,1958-1978年任中国科大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主任,1978-1984年任中国科大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