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讯

赵忠尧:中国人的脊梁

发布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817

赵忠尧是中国科大的创建者之一,原子核物理与原子核工程系(1961年改称近代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对中国科大物理学科发展贡献极大。

图片

赵忠尧曾回忆说:“我的确花力气请了所内外不少第一流的专家来系里任教,学生的反映也很好。由于与研究所的联系密切,使近代物理系得以较快地建立起一个专业实验室,开设了β谱仪、气泡室、γ共振散射、穆斯堡尔效应、核反应等较先进的试验。我们很注意培养方法,尽可能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得到发展。为了防止实验队伍中缺少理论人才,我们努力使理论、实验专业均衡发展。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相当的收获,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人才。科大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与国内一流大学获同等声誉,广大师生员工为此做出了艰巨的努力,回想起来绝非易事。”

图片

赵忠尧、叶笃正(左三)等参观学校实验室



01

          不畏烽火寻实验材料

                拼命硬干铸中国脊梁


鲁迅先生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赵忠尧一生埋首于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称其为埋头苦干的人当之无愧,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赵忠尧也有拼命硬干的大勇。

1937 年8月,抗日烽火之中的北平城已经沦陷。清华大学分批次南迁,赵忠尧想起实验室中尚有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这是他当年访问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卢瑟福为鼓励他回国继续做科研的临別赠送。这是被禁运的最尖端的高能物理材料,也是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希望之火,绝不能落到日本人手里。于是,赵忠尧冒险返回清华园,在一片狼藉的实验室中寻回装有镭的铅筒。随后,他开始了一个人的“长征”。由于特殊时期找不到更好的防护工具,赵忠尧将铅筒置入咸菜坛子中,抱着咸菜坛子,跟随难民大军千里跋涉前往清华大学的临时落脚地——长沙。历时一个多月,从北京走到长沙,赵忠尧胸部磨出了血印,其中艰辛不难想象。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长沙临时校园门口看到蓬头垢面的赵忠尧时,禁不住为之落泪。



02

          一生研究,唯忠于科学

                发现真理,扬尧天盛世


这份题词是一副藏名联,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所题写。他于1944年入西南联大物理系读书,曾受教于赵忠尧,素来敬佩赵先生的学术与人品。他题写道“一生研究,唯忠于科学;发现真理,扬尧天盛世”。在上下联的第六个字嵌入了“忠”“尧”二字,同时提炼出了赵忠尧身上最具特色的两种可贵品质——探索科学真理和服务国家民族,蕴含了李政道对赵忠尧深厚且诚挚的个人情感。
图片
李政道题词

两年后,李政道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的“赵忠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我们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这段话亦是对上述题词最好的诠释。
图片

1992年6月,赵忠尧九十寿辰庆祝大会会场